查看原文
其他

【九九消寒】四九第五天:欲将心事付瑶琴。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

思乐泮水 诗文观止 2022-07-01



丁酉年腊月初六 · 四九第五天

诗文观止

      小 重 山

       宋 岳飞

        昨夜寒蛩不住鸣。

        惊回千里梦,已三更。

        起来独自绕阶行。

        人悄悄,帘外月胧明。


        白首为功名。

        旧山松竹老,阻归程。

        欲将心事付瑶琴。

        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。


小重山:词牌名。又名《小冲山》、《柳色新》、《小重山令》等。

寒蛩(qióng):秋天的蟋蟀。

千里梦:这里指征战千里,杀敌报国之梦。

月胧明:胧,朦胧。月胧明指月光朦朦胧胧,不明。

旧山:家乡的山。

付:交给。

瑶(yáo)琴:有美玉装饰的古琴,这里代指美好的琴声。

知音:出自《列子·汤问》中的一个典故。书中记载: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琴。伯牙弹高山之曲,子期便解曰“峩峩兮若泰山”;伯牙弹流水之曲,子期更解曰“洋洋兮若江河”。伯牙便以子期为知其琴音之人。后子期身故,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,摔琴,不再弹。后世便以“知音”比喻知己。

此词作于宋高宗赵构启用奸相秦桧后,准备与金议和,停止抗金并残酷打压抗金将领的这一历史时期。当岳飞得知主战派的王庶、张戒、曾开、胡铨等均被罢免、除籍甚至杀害后,心中忧愤。眼见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,就将面临付诸东流的危险,岳飞内心面感交集,心如刀绞。一方面对投降派、主和派的嚣张气焰无比愤慨,另一方面又对自己无力扳回朝廷抗金主张感到十分无奈,于是便把这一时期他身陷两难局面中的孤独、迷茫、彷徨的感受,全部写进了词中。

《小重山》上片借景抒情。夜里寒蛩鸣声凄凉悲哀,诗人梦见自己从前的千里征战,那时与将士们一起南征北讨,收复国土,为实现“还我河山”的远大目标胜利不断挺进,多么的令人兴奋。但梦毕竟是梦,梦醒时,已是深夜。诗人再也无心成眠,独自在夜深人静、月色朦胧之中,思虑着当前的困难局面,绕阶徘徊。在这里,诗人抚今追昔,借景、借梦表达了忧虑抗金复国大业难竟的心情。

下片写诗人抗金复国的毕生志愿遇到前无未所的阻力,不仅壮志难酬,可能还要面临前功尽弃的结局,这种无奈、苦闷,甚至悲痛的心情无人可诉说,也无人理解。“欲将心事付瑶琴。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?”是名句。用伯牙遇子期并引为知音的典故,来进一步抒发自己在实现复国大业的宏伟目标上,孤掌难鸣,恨无知音的焦虑情绪,一个忧国忧民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。

《小重山》是岳飞较含蓄委婉的一篇词作,与他的另一首著名词作《满江红》格调有所不同。《满江红》创作于岳飞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时,而《小重山》则创作于朝廷停止抗金、准备与金议和之时,因此这两首词在风格上有所差异也是可以理解的。虽则如此,但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统一性。《满江红》表现的抗金打了胜仗时的慷慨激昂,指点江山;而《小重山》表现的是坚持对金作战、继续光复国家大业的主张,以及对主张与金议和的投降派的不满。从根本上来说,两首词都是以抗金为主题,以复国为理想,反对投降、反对苟且的。这种思想内容上的高度统一,来源于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,也因此,《小重山》并没有因为风格含蓄委婉而显低沉,倒是更显清越、孤高。




往期回顾:

【诗文观止】孝感动苍穹诗歌欣赏:一生的路 在额上走了几个来回

【九九消寒】四九第四天:不经一番寒彻骨, 怎得梅花扑鼻香

【九九消寒】四九第三天:不有大寒风气势,难开小朵玉精神

【诗文观止】中国顶尖诗词欣赏 || 融入民族血脉的词作《满江红》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